在广袤而神秘的“非洲原野”,我们在这里完全能够一览非洲稀疏草原的风貌。
您看,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动物界中的超级名模--长颈鹿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此外,在额的正中,两眼之间还有质状突起,因而又有“五角兽”之称。
舌头能从口中伸出达45厘米,且异常灵活,借以卷食树叶,能于棘刺之中择取嫩叶。
唇薄而长,能翻卷,借以采食高枝食物。
长颈鹿的大眼睛视野广达360度,配上长长的脖子,就好比一架瞭望镜,站得高看得远,目力所及方圆数公里的情况尽收眼底。
自然界中长颈鹿的主要天敌是狮子。
遇上敌情应对之策首先是“走为上策”速度便是生命;另一策略是避入荆棘丛中,因它的皮肤特别厚,不会被刺痛。
如遇独狮来犯,长颈鹿足能对付,它的头好比一个大槌,一甩脖子可以打倒400公斤重的动物。
长颈鹿腿上功夫也颇为了得,擅长武松的鸳鸯腿连环脚,一瞬间连续踢出几脚,常能将对手踢倒甚至踢死。
有人曾见一只雄狮追逐一只长颈鹿,眼见即将张口扑上,长颈鹿忽然飞起一条后腿,不偏不倚正好踢中狮鼻,倏地转身趁雄狮楞神之际,连踢狮腹致其倒地复又奔逃,待雄狮缓过神来,长颈鹿已不见踪影。
多站着睡觉,偶而卧下睡觉。
在自然条件下,寿命最长为26年,人工饲养条件下,最高纪录为36年2个月。
体色呈棕黄色个头高大身材健壮的是大羚羊,雌雄都长角,雄羚的角较粗,雌羚的角细长;能以角去收集细枝,抓住树枝然后转动颈部将其折断,也能用蹄挖掘地下的球茎或块根。
雄羚喉部有明显的下垂皮褶,在干旱的季节,一时无法找到水源,可以用它来蓄水。
性机警,不易接近。
体虽笨重,却善于跳跃,并能长距离奔跑。
集群生活,一般20多只,最多可达200多只。
大羚羊毛皮质量极好,是制革的上等原料。其肉质细嫩,脂肪含量低:乳汁的脂肪、蛋白含量高。
大羚羊性温顺,易驯化,具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养殖开发商景,目前非洲和俄罗斯已开始尝试驯化养殖大羚羊。
听觉灵敏,善于跳跃,一跃可逾6米远,2.5米高,但奔跑姿势显得笨拙。
繁殖季节,雄羚为了竞争与雌羚交配的机会,彼此间会摆出威吓姿势或以角互抵,但很少发生严重的打斗。
雄羚头上的角最为漂亮,长成后可达三个螺旋状,重量可达五十斤。
全身通体黑乎乎的家伙叫黑尾牛羚,也称蓝角马,它们的样子十分古怪,有点像《西游记》中的牛魔王一样,步态神气十足,经常用角触地探查情况显得颇有学问,不停地鞭策尾巴,睥睨自若仿佛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即便是一只小小的土狼,也会追得它们万马奔命,是动物界典型的外强中干者。
斑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野生动物。
由于分布区域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斑马身上的条纹也不一样。
动物分类学上根据分布的地区不同和条纹的区别,把斑马分为三个独立的种类,即平原斑马、细纹斑马、山斑马。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是平原斑马,又称普通斑马,全身有非常明显的黑白条纹,黑色有吸热的作用,白色有散热的作用。
它们警惕性很高,哪怕去饮水时,总是由一匹斑马领先开路,大群跟在后面,如平安无事,则一起走向河边,然而热带丛林对斑马总是危机四伏,开路斑马“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舍身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享有武士尊称的是剑羚。
剑羚体长约1.5米到2米,体重100到200公斤。
身体上覆盖的毛是灰褐色的,但脸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体毛是白色的。
脸部中尖、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与后肢之间的体侧和四肢的胫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面部简直就是一张张京剧脸谱。
不论雄性或雌性都长有长而直的角,犹如西洋宝剑。
双足强健,善于奔走,并以强健的足为自卫武器。
栖息于非洲北部的沙漠和平原,当时土著将鸵鸟驯化拉车或乘骑。
乘骑时以它的长颈子为方向舵或操纵杆,拐弯就往左右推动、刹车就将颈子往后拉,倒车就往下按。
当然,骑手务必训练有素,否则会被抛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