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Ficus curtipes
科属:桑科榕属
分布:钝叶榕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越南、印度西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至西南部和贵州。
形态特征:乔木,幼时多附生,茎下部多分枝,高5-15米,树皮浅灰色,平滑;小枝绿色,无毛。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6厘米,宽5-6厘米,表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基生侧脉短,侧脉8-12对,两面不明显,叶柄长1.5-2厘米,粗壮;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厘米。
榕果成对腋生,无总梗,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1.5厘米,顶部平压,成熟时深红至紫红,内壁无刚毛,顶生苞片小而关闭,基生苞片3,广卵形,绿色,雄花有柄,花被片3,披针形,雄蕊1枚,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4,子房白色,花柱近顶生,长;雌花无柄。瘦果卵圆形,表面有瘤体和粘膜一层,花柱顶生,长与瘦果相等,柱头漏斗状。花果期9-11月。
生长习性:钝叶榕常生于海拔530-1350米的石灰岩山地或村寨附近,偶有栽培于庭园。
价值用途:钝叶榕的榕果在秋末冬初成熟,较为美丽,是庭园优良的观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