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诞生,翻开了中华货币崭新的一页。建国初期的1951年,除西藏、台湾等地,人民币已统一全国货币市场,成为共和国唯一法定货币。与金银脱钩的信用纸币制度,代表了当今世界货币发展的趋势。第一套人民币最大面值5万元;60年代初的第三套人民币流通30余年;改革开放以后的第四套人民币,共和国开国伟人、长城、珠峰、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等新题材印上币面,均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加之印钞技术的创新,有口皆碑的信用品格,使人民币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从1元、5元到50000元共12种,达62个版别。1948年12月1日上午,首次发行上市的人民币为10元、20元、50元三款。而第一套中的1万元、5万元等大钞,则是为适应和收兑当时各类旧币而发行。当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即以1:10000的比价兑换回收旧币,第二套人民币最大面值仅10元。
这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题字,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也是当时直接领导人民银行成立和人民币发行工作的董必武题写的,其字挺拔、俊俏,为币增彩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