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瓷器
隋代时间短,瓷器制造业来不及形成自己的显著特点,但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南北朝)启下(唐代)的过渡阶段的作用,孕育着我国瓷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到来。但有其自身的特点,比较容易鉴别。如北方的罐多为三或四系,南方多为四系或六系、八系,直口,无颈,丰肩,罐身近椭圆形,腹中部起一道弦纹特点。“青瓷三系罐”高14.3厘米,口径5.9厘米。应是北方窑产品。
唐代白瓷
我国的白瓷(古代白瓷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而成)创烧于东汉晚期,隋代发展,到唐代已经十分成熟。当时烧制白瓷最著名的窑口是河北邢窑,它烧制的细白瓷从胎,釉的技术上看,即使用现代细瓷标准来衡量,也相符合,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骄傲。
北方除了邢窑烧白瓷外,河南巩县也盛产白瓷,唐开元时也进贡白瓷,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记载此事。“白釉执壶”高11.5厘米,口径4厘米,洛阳出土,釉色乳白,短嘴,腹部肥大饱满,把扁而宽,造型规整,应是北方窑产品